地点
人物库 隋朝
释智旷南北朝末隋初 526 — 600年9月24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姓王氏
其先太原人
后父其自徐迁荆。
遂占藉焉。
始其母之孕也。
梦浴水中。
有童子乘宝船投其怀。
以觉。
生而敏慧端介。
有操守。
太清初。
丧乱相继。
尝起兵东征方壮勇。
应募克卒伍。
沦陷不复振。
由是寝世虚假。
而婚娶悉谢绝。
初谋脱俗。
而巾褐辈。
诱以神仙曰。
必先受符箓而次陈章醮。
曰。
然则可得道乎。
答曰。
箓以护身。
章以招货。
得道则未也。
曰。
敢问所以得道者
乃示以辟谷法。
曰能如是仅七日虽飞升玉清可也。
于是七日不食。
无所验。
曰汝犹饮水耳。
断水七日无验。
曰汝夜眠耳。
危坐七日。
复无验。
卒弃去。
沙门受五戒。
为佛弟子。
而潜脩密證。
稍著神异。
江陵张诠再世目盲谓曰。
汝家冢内有古井。
而柩适塞之。
今能移置其冢。
而使井复为人用。
则免矣。
从其言果然。
又谓涧有古钟可掘也。
掘之得钟不诬。
仁州刺史以为惑众。
鞭其脊百而囚之。
容不之惨。
肤不之裂。
狱卒试以八尺大械。
且捶其膝。
傍观者意。
其必碎骨断筋。
而扪视之。
略无痕。
吏戏绝其馈饷。
虽久未尝见馁色。
然往往逢之市肆中。
而狱系则自若也。
大定三年
从狱中。
乞草屩曰。
今夜当急行。
吏卒疑以为逃。
夜半城中火
百姓迁避争郭门出不及。
而死者七千人。
领二百囚。
行间道。
曾莫知也。
既薙落进具。
年已四十矣。
即行头陀于州北之四圣山曰。
此福德地。
且宜天子所安置。
顷之檀施云委。
歘成华构。
即今之开圣寺是也。
宣明二年。
显平二陵皆近寺。
则所谓福德地尤信。
尝沮夏水
彼岸虚舟自能随呼而至。
遂以济。
众愈益讶之。
戒勿复传。
及脩治成阳佛迹寺寺有耕牛。
将产而犊难下。
母牛且死。
僧知事以告。
曰。
犊前生。
此寺居士也。
以窃常住物来偿耳。
然其头之伸缩而不易出者。
以羞故也。
于母则无相害意。
因执炉临阑。
呵责遽生。
开皇二十年九月二十四日
无疾而终。
寿七十有五。
终之时天香盆室。
音乐弥空。
隐然若向西南方去者。
未卒之二年。
每云吾脾痛复预言身后事。
忽问律师云。
阿那含人有疾否。
律师未知所答。
自答曰。
报身法尔。
既卒。
手屈三指。
仁寿元年
永济寺僧法贵死。
而复苏曰。
见阎王正值乘宫殿自空下。
罪人喜曰。
三果圣人。
来救我等矣。
之登三果信矣。
释智旷
姓王
本族太原
中居徐部。
厥考后住荆州新丰县
母初将孕。
梦入流浴。
童子乘宝船来投。
便觉有娠。
及生长。
敏而重行。
梁太清初。
丧乱无像。
元帝当辟。
少勇壮招募壮士随军东行。
未几沦陷。
深悟虚假。
遂不婚娶专求离俗。
初值巾褐。
诱以神仙。
先受符箓次陈章醮。
便问。
此术能致道乎。
答曰。
箓既护身。
章亦招货。
曰。
斯乃保兹苦器。
便名道耶。
又请度世法。
乃示断粒。
必到玉清。
七日便飞。
至期不应。
道士曰。
尔犹饮水。
致无有赴。
次更七日口绝水饮。
道士又曰。
尔夜尚眠。
致无感耳。
又更七日常坐不卧。
三期屡满。
靡剋升天。
而气力休强。
远近惊异。
后值高僧
授戒为佛弟子。
德行动人。
渐示潜迹。
江陵张诠者。
二世眼盲。
曰。
尔家塳内棺枕古井。
移坟开甃。
必获禳焉。
因即随言。
瞽者见道请求剃落。
众咸惮之。
便伐薪施僧。
空闲静虑。
又言。
涧有古钟。
可掘出悬寺。
仁州刺史谓为诡惑。
鞭背百下无惨无破。
便送出台。
拘在尚方。
有力者试以八尺械悬来捶膝。
傍观谓言糜碎。
容既无挠肉亦无痕。
狱吏云。
居士能忍饥。
便绝食七日。
身色如故。
市衢见行。
验狱犹有。
方委分身。
梁宣大定三年
从人乞草屩。
今夜当急行。
及三更合城火发。
四门出人。
不泄烧杀七千。
在狱。
引囚二百安步而出。
年将不惑。
始蒙剃落。
进戒以后。
头陀州北四望山
去此地福德方安天子。
去城六十猛兽所屯。
初止以后驰弭床侧。
每夕山隅四灯同照。
士俗云赴奄成华寺。
后宣明二年。
平显二陵皆在寺前验于往矣至于梁元覆败王琳上迫。
梁国移并预表莂。
有一宰鸭而为斋者。
鸭神夜告便曰。
何有杀牲而充净供。
自尔便断。
曾度夏水
徒侣数十。
欲住不可欲去无从。
前岸两船无人将至。
笑而举声呼之。
船自截流直到。
遂因济水。
诫以勿传。
又于咸阳造佛迹寺。
有牛产犊。
出首还隐。
已过信次。
母将离弋。
僧告无恻。
答曰。
此犊是寺居士
侵用僧物。
今来偿债。
其羞不出。
牛母无他。
因执炉呵诫犊子
疾当偿报。
何耻生乎。
应言便出。
故神异冥徵不可备载。
开皇二十年九月二十四日
终于四望开圣寺
春秋七十有五。
自剋终期天香满室。
合寺音乐西南而去。
未亡二年。
预云终事。
示如脾痛。
律师曰。
阿那含人亦有疾不。
未答间自云。
报身法然。
及迁神后手屈三指。
仁寿元年
永济寺僧法贵。
死而又稣。
见阎罗王。
放还正值乘宫殿自空直下。
罪人喜曰。
三果圣僧来救我等。
所造八寺咸有灵奇。
或涌飞泉。
时降佛迹。
随慧日道场法论备见若人为之碑颂。
广彰德行。
释智旷
姓王氏
初母将孕。
梦入流浴。
童子乘宝船来投便觉有娠。
及生长敏而重行。
梁末为壮士。
后离俗从道学长生术。
及值高僧授戒为佛弟子。
德行动人渐示潜迹。
江陵张诠二世眼盲。
曰。
尔家冢内棺枕古井。
移坟开甃必获禳焉。
因即随言瞽者见道。
请求剃落。
众咸惮之。
便伐薪施僧空闲静虑。
又言。
涧有古钟可掘出悬寺。
仁州刺史谓为诡惑。
鞭背百下无惨无破。
便送出台拘在尚方。
有力者试以八尺械悬来捶膝。
傍观谓言糜碎。
容既无挠肉亦无痕狱吏云。
居士能忍饥。
便绝食七日。
身色如故市衢见行验狱犹有。
方信分身。
大定三年从人乞草屩。
今夜当急行。
及三更合城火发。
四门出人不泄。
烧杀七千。
在狱引囚二百安步而出。
年将不惑始蒙剃落。
进戒以后头陀。
蛇弭床侧。
每夕山隅四灯同照。
士俗云赴奄成华寺。
有一宰鸭而为斋者。
鸭神夜告便曰。
何有杀牲而充净供。
自尔便断。
曾度夏水徒侣数十欲住不可欲去无从。
前岸两船无人将至。
笑而举声呼之。
船自截流直到。
遂因济水。
诫以勿传。
又于咸阳造佛迹寺。
有牛产犊出首还隐。
已过信次母将亡。
僧告知恻。
答曰。
此犊是寺居士
侵用僧物今来偿债。
其羞不出牛母无他。
因执炉呵戒犊子
疾当偿报何耻生乎。
应言便出。
神异冥徵不可备载。
以开皇二十九年九月二十四日终于四望开圣寺
自剋终期。
天香满室。
合寺音乐。
西南而去。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智琳南北朝末隋初 544 — 61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44—613 【介绍】: 南北朝至隋时僧。
高平防舆人,俗姓闾丘
早习儒、庄,悉穷幽致,时称神童
及壮,于仁孝寺出家,通习《法华》、《维摩》等经。
寻入金陵,住东安寺,习精律学
南朝陈宣帝太建十年,归南徐
次年,敕为曲阿僧正
后主至德二年,为南徐僧都
隋炀帝开皇十六年,重饰仁孝寺,盛极一时。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闾丘氏。
高平防舆人。
祖俨不仕。
昙珍梁国常侍
幼请业于处士卞诠。
礼易庄老。
悉穷其致。
逮壮即事仁孝寺沙门法敦出家。
受法华维摩
未几而敦公逝。
戒品未圆。
莫之趋向。
乃造京。
更依东山寺暅法师
禀成论。
习毗尼。
陈大建十年。
归干乡里。
南徐州刺史萧摩诃
深加礼异。
请转法轮。
十一年诏为曲阿僧正
至德二年
诏补徐州僧都
开皇十六年
闰州刺史李海游。
起为断事
所居仁孝寺。
梁征西咨议郯僧诏舍宅。
营搆未完。
遄及离乱。
乃盛加藻饰。
轮奂弘敞。
寔有力焉。
造像六躯。
其一夹纻。
又造砖塔五层于育王山顶。
讲大品法华净名金鼓。
各有数。
度弟子千馀人。
晚年以招隐伽蓝山
房閒寂。
林木幽茂。
宜脩禅定。
以趣道津。
迫以外缘。
讫莫之果。
大业九年五月六日
跏趺合掌。
终于寺房。
春秋七十。
先是信士刘正。
勤请开弥勒上生经。
辞以无常且至。
何暇及尔。
又遗言。
必行尸陀林法。
弟子智坚等。
其月十一日
还尸千育王山
久历时序。
肤体无损。
乃以其年九月八日
搆方坟。
窆其全身云。
江阳介士蔡环文其碑。
释智琳
姓闾丘氏
高平防舆人也。
祖俨闲居傲世。
昙珍梁国常侍
弱龄。
淑问彰于乡党。
处士卞诠擅名当世。
年在幼学服膺请业。
礼易庄老悉穷幽致。
诠嘉其早慧。
命曰希世神童也。
逮于德壮超然离俗。
即事仁孝寺沙门法敦。
遵就养之仪。
禀息慈之戒。
蔬餐苦节笃志熏修。
法花维摩受持成诵。
属以敦公告逝戒品未圆。
乃高步上京更崇师辙。
依止东安寺大僧正暅法师
既其力生有奉尸罗乃具。
爰禀成论兼习毗尼。
既洽闻持将弘传授
瞻言乡县思报地恩。
陈太建十年旋于旧里。
南徐州刺史萧摩诃
深加礼异爰请敷说。
于是郁居宗匠盛转法轮。
受业求闻寔繁有众。
至十一年
下敕为曲阿僧正
至德二年
敕补徐州僧都
称首攸归谅由德举。
开皇十六年
闰州刺史李海游。
屈为断事
纲维是寄。
允当佥属。
所居仁孝寺者。
梁故征西咨议郯僧绍舍宅所造。
殿堂肇构乱离遄及。
乃嗣兴梓匠爰加藻饰。
轮焕弘敞实有力焉。
前后造中人像五躯夹纻像一躯。
神仪显曜相好严挺。
又于育王山顶。
造五层塼塔。
拟夫八万同时一期高妙。
讲大品法花净名金鼓。
各有其遍。
所度弟子千有馀人。
常想趣道津要。
莫尚禅那。
以招隐伽蓝俗外尘表山房闲寂茂林幽邃。
终焉之所有志栖焉。
迫以缘碍弗之果也。
然其温严自持诲引无倦。
财玩靡积随行给济。
威容感物。
信为道门之杰矣。
大业九年五月六日
加趺合掌终于仁孝之东房。
春秋七十。
先是五月
初有清信士刘正勤请讲弥勒。
谕以无常。
初未之许。
至是果终。
信哉知命。
及将大渐诫诸弟子。
尸陀林者常所愿言。
吾谢世后无违此志。
沙门智铿等谨遵遗言。
其月十一日迁于育王之山。
时属流金林多鸷兽。
始乎仲夏暨是抄
肤体俨然曾无损异。
道俗嗟赏叹未曾有。
又以其年闰九月八日
于招隐东山式构方坟。
言遵卜兆。
全身舍利即窆山龛。
方俗并臻同门毕至。
洒泣抚心山盈响谷。
乃树碑于寺之门右。
其文江阳介生蔡瑰所制。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萧琮西梁至隋初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萧琮 靖帝 585年—587年
广运 586年—587年九月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兰陵人字温文
南朝后梁国主
萧岿子。
其姊为炀帝皇后
岿卒,嗣位为后梁国主,年号广运。
隋文帝开皇中,废梁国,征入朝,拜柱国封莒国公
宽宏大度,博学有文艺,兼善弓马。
炀帝即位,以皇后故,甚见亲重,改封梁公
虽羁旅,见北朝豪贵,无所降下,且有童谣曰:“萧萧亦复起。
乃忌之,遂废于家。
全梁文·卷六十八
后主讳琮字温文,岿子。
初封东阳王,寻立为太子
天保二十四年嗣位。
明年改元广运
在位二年,以隋开皇七年国废,拜柱国封莒国公
炀帝初拜内史改封梁公
大业三年,坐贺若粥事废,卒赠左光禄大夫,有集七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王贞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梁郡陈留人字孝逸
聪敏好学,善《毛诗》、《礼记》、《左传》、《周易》。
文帝开皇初汴州刺史引为主簿,举秀才,授县尉,以非其所好,谢病于家。
炀帝大业时齐王暕江都,闻其名,召之,以客礼待。
上《江都赋》,王厚赐之,以疾归,终于家。
全隋文·卷二十七
字孝逸梁郡陈留人
开皇初汴州刺史樊叔略引为主簿,后举秀才,授县尉
谢病去职。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柳䛒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东人字顾言
柳惔孙。
少聪敏,好读书,善属文,博览经史。
尝仕于梁。
,为晋王咨议参军
王招引才学之士以充学士,而为之冠。
又好内典,令撰《法华玄宗》二十卷以进。
炀帝即位,拜秘书监封汉南县公
每朝罢命入阁,言宴讽读,竟日而罢。
后从幸扬州,遇疾卒,年六十九。
谥康
有集《晋王北伐记》。
全隋文·卷十二
字顾言,本河东人,徙家襄阳
,为著作佐郎
岳阳王建号,以为侍中,领国子祭酒吏部尚书
梁国废,入,拜开府通直散骑常侍,迁内史侍郎,转晋王咨护参军
仁寿初,为东宫学士检校洗马
炀帝即位,拜秘书监封汉南县公
卒,赠大将军谥曰康
有《集》五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梁师都隋末唐初 ? — 628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梁师都 永隆 618年三月—628年四月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8 【介绍】: 隋唐间夏州朔方人。
世为豪族。
为鹰扬府郎将炀帝大业中罢归。
大业十三年,聚众据朔方,称大丞相
联兵突厥,自为梁国,称帝,改元永隆
突厥始毕可汗封其为大度毗伽可汗、解事天子。
唐太宗贞观初,为唐军所败,其从父弟洛仁杀之降唐。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格处仁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梁郡浚仪人
与同郡王孝逸、繁师元、靖君亮、郑祖咸、郑师善、李行简、卢协皆有文名。
人称之谓陈留八俊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柳庄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东解人字思敬
柳靖弟。
博览典籍,兼善辞令,有经世之才。
初仕于后梁,为萧察参军
累迁至鸿胪卿,曾劝萧岿北周,得安保一隅。
文帝受禅,数入朝,深加慰勉。
梁国废,授开府仪同三司,除给事黄门侍郎
明习旧典,雅达政事,凡所驳正,莫不称善。
后为饶州刺史,有能名。
卒于官。
全隋文·卷二十五
字思敬河东解人
后梁,为太府卿
,历给事黄门侍郎,出为饶州刺史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